News
新闻动态
中科院吉林重度盐碱荒地试验田喜获丰收覆沙造旱田技术示范玉米亩产达到428.3公斤埋秸造旱田技术示范玉米亩产达到338.4公斤
2021-11-06 08:04:47
11月4日,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组织吉林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赵兰坡教授、吉林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才卓研究员、吉林农大生命科学学院王丕武教授三位专家对“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安(吉林西部)示范区覆沙埋秸造旱田改良的200亩重度盐碱地示范田进行现场测产。示范区按照18.9 平方米取样,3次重复实收、脱粒、测水等标准程序进行测产,玉米籽粒含水量折算成标准水(14.5%),覆沙造旱田技术示范玉米产量428.3公斤/亩,达到当地平均产量的93.52%,埋秸造旱田技术示范玉米产量338.4公斤/亩,达到平均亩产的73.89%(当地平均亩产458公斤)。专家组一致认为,覆沙埋秸造旱田技术改良利用重度盐碱地效果显著,可实现盐碱荒地变优质农田。
长期以来,盐碱障碍严重的土地或无法耕种,或作物低产,严重制约了区域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发展。东三省有1.15亿亩盐碱地,采取有效措施,改良盐碱地,实现作物正常耕种,将大幅增加优良耕地面积,对保障国家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将发挥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土地资源是很宝贵的,抗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提高土地增量是很有意义的,对中国粮仓、中国饭碗也能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
今年中科院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联合开展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该项工作在吉林西部设置了大安(吉林西部)示范区,示范区负责人黄迎新研究员介绍,该示范区主要致力于盐碱地生态治理等方向的攻关示范,通过土壤改良、地力提升等技术,全面提高盐碱地的生产力和土壤质量。长岭草地农牧生态研究站周道玮研究员介绍,中科院东北地理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展了盐碱地治理研究,从农田、草地和湿地多个土地类型开展工作,获得了及省部级奖项近10项,育成了耐盐碱水稻、大豆等多个品种。我国松嫩平原沙坨地-盐碱地镶嵌交错分布,风沙土资源丰富。风沙土含盐量低、结构疏松,风沙土与盐碱土混合能有效降低土壤盐碱含量,在盐碱土地上覆盖一定厚度的沙地土壤,可限制下层盐碱土的盐分向上移动,起到“沙压碱”和“沙压盐”的作用,同时创建覆沙耕作层,可改良发展为优良农田。周道玮告诉记者,“尊龙凯时目前采用的技术是在盐碱地翻埋粉碎农作物秸秆,能有效疏松土壤,结合喷淋补水,具有淋盐渗盐、隔层抑制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其他营养元素,提升土壤地力,可以一体化解决盐碱-干旱问题,实现重度盐碱地改良及利用。”
试验田位于中国科学院长岭草地农牧生态研究站,该试验地pH值为10.23-10.76,土壤电导率(1:5)为0.071-0.092 西门子/米,属重度盐碱荒地,作物无法正常生长。技术人员在盐碱地覆盖20厘米厚风沙土,或在盐碱地翻埋40吨/公顷粉碎秸秆,种植玉米,行距65厘米,株距29厘米,施肥量纯氮180千克/公顷、五氧化二磷70千克/公顷、氧化钾70千克/公顷,玉米播种后至苗期勤喷淋浇水,保持地表湿润,其他生育时期视干旱情况喷淋浇水,其他管理与常规大田相同,这是第1年改良种植玉米,玉米长势旺盛,产量可观。
作者:殷丽娅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郑惊鸿
Copyright © 安达市尊龙凯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黑ICP备19000580号-1